加入我们
品茗科技 品茗科技
回到顶部
建筑时报专访李军:以数智施工驱动生产力提升 强化建筑企业数字竞争力
品茗科技 2021.10.26 品茗科技 4128

123本文刊登于《建筑时报》2021年10月25日 第3870期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章,数字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数字技术的应用将是企业面向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在近几年的数字化实践中,一些领军企业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但很多企业仍然感到困惑。因行业属性制约,工程项目普遍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地点分散等特点,企业统筹难,各项目和各部门往往“各自为营”,壁垒重重。


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尽快促进企业转型?如何设计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都是当前行业亟待解决、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日前,杭州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品茗股份或品茗)总裁李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数字建造时代已经到来,智能建造时代就要到来,而这将建立在建筑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前提下。

 

《建筑时报》:作为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您怎样看待这个转变?


 李军:无论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都是技术在驱动行业变革。信息化强调管控,是流程驱动,通过技术手段提取真实世界中的关键信息存放至计算机世界进行管理。数字化更多属于生产力系统,是数据和算法驱动,将物理世界放入计算机世界进行完整虚拟。如果说信息化是管理模式的变革,那么数字化则是管理方式及数据价值的又一次跃升。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建筑行业存在海量可挖掘的数据信息,对企业来说,这是宝贵的“新大陆”。我们不仅要积极利用好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要把握好技术背后带来的新思维,减少对人员的依赖,提高生产作业的标准化程度,打破项目与企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要知道,如何分析和利用数据对业务产生帮助才是关键,企业数字化转型本质上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信息变得更直观,更可控,最终形成施工数智化。这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企业才能逐步将传统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交作业系统”进化为数字化时代的“作业系统”,以数智施工驱动生产力提升,从而提高企业数字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仍停留在单一业务产品应用层面上,缺乏系统之间的整合,整个产业链之间的对接难度也非常大,没有标准。所以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企业做信息化建设的方式方法都应该有一个大的改变,真正认识到数字化的价值。目前,建筑行业数字化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我认为,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从上到下的整体规划和业内企业的共同行动。

 

《建筑时报》:从传统向数字化转变,在您看来,建筑业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李军:从长远来看,是刀口向内的进化迈向价值向外的转变。从对内做系统改造,完成数字化升级,到对外角色转变,例如设计、施工、生产一体化,就是未来建筑企业的角色转变方向。


现阶段的数字化转型,主要是建造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和交付方式的转变。我认为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是在施工项目上,通过对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数字化,围绕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管理目标,有效发挥触点智能化的优势,减少对人的依赖;同时积累大量的数据,通过分析,为项目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这也是我们现在推行和应用较多的智慧工地。只有建筑工地管好了,有第一手准确的数据,企业数字化才有转型的基础。这也是我之前说的,智慧工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第一块垫脚石。

 

《建筑时报》:都说建筑企业进入了关键转型期,面临诸多挑战,您如何看待?


李军:发展遇到瓶颈,质疑的声音自然增多。回顾近年来的信息化发展,尽管诞生了不少解决业务问题的系统,但支持领导决策的系统还是差强人意。我总结了两点原因:第一,数据的真实性不高、即时性差。当我们的决策基于“假数据”时,反映的问题不真实,数据分析造成错误,结果会有很大偏差。第二,还存在数据遗漏的问题。文本、图片、视频、音频都是数据的范畴,但当前阶段只能记录下其中的一二,又或者记录的角度不全面,由此产生的数据完整度是有缺陷的。


数字化阶段,我们期待数据为企业带来更多价值,那么在思想理念、手段方法上都应有更多的改变。如何实现行业数字化的落地,我有三点思考:


一是触点能力。这两年“智慧工地”的热度很高,塔机监控、视频AI等智能终端及AI算法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对人的依赖,这是技术与场景融合的胜利。企业在数字化建设中需要通过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实现业务场景的闭环,在触点能力上啃硬骨头,才能让数字化建设更落地,价值更显性。


二是进化思维。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数量和复杂程度骤然增长,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超出想象,企业做数字化跟着潮流走固然不会出错,但不见得最适合自己。认识企业转型所处的阶段,制定系统的发展战略,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有重点地从“局部发展”过渡到“全面开花”,为建立业务模型打下基础。


三是组织形态。在特殊节点上,可能需要“一把手”推动,但如果天天喊“一把手工程”,只能说明没有一个部门对企业数字化的成败负责。人才与组织的双向奔跑发展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个好的团队,既要具备纵深垂直的行业知识,又要懂数字化,才能合理布局,推动企业向前迈进。

 

《建筑时报》:建筑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李军: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一批技术领先、理念领先的国有企业将数字化转型融入了公司战略,不断探索数字化与建造方式、经营理念、市场形态和行业管理的深度融合。

以云南建投第一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为例,他们承建了云南省60%以上的大中型水利项目,公司年均在建项目有两三百个,每年新建项目近百个,项目多、分布广,且交通不便,工地现场检查主要靠人工进行地毯式摸排,难度大,成本高,相关工作记录靠纸质手写,回到办公室再进行数据填报,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错,各类数据也没有形成互通,更不用说多维度分析了。


云南建投的解决方案是构建数智施工企业级平台,一期涵盖1+4的业务场景,即1个危险源管理,4个检查(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最终形成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劳务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智能监控等七大现场管理场景,实现移动检查、移动上报、移动处理、移动监控、移动报表等功能,大大减轻一线项目管理人员的现场工作量。通过企业级平台集成,覆盖全部在建项目,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可视,为企业项目现场管理提供更多决策支撑,也有利于集团作出针对性的巡查检查。


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比如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建新疆建工华南公司、杭州市拱墅区城投集团等。数字化转型要避免一步到位的想法,用进化的思维看待转型,数字化与企业管理标准化是相互促进关系,双螺旋协同发展,推进自身企业数字化转型。

 

《建筑时报》:目前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很热,很多软件厂商纷纷进入到这个风口,对此您怎么看?


李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市场空间很大,“热”是必然的,大家一起参与进来,说明这个行业发展向好,有竞争才会促进行业更好地发展。但我不希望大家把它看做一个“风口”,因为风随时会停。对品茗股份而言,建筑业是一片“黑土地”,它拥有着长久而又厚重的累积,使企业既可以向下深扎根,也可以向上蓬勃生长。


相较于工业领域,建筑业是一个非标化的行业,建筑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管理方法基本固化,通用的软件厂商进来,他们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不知道怎么和具体的业务链进行深度融合,怎么为客户提供符合真实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还有些解决方案提供商,认为搭一个平台,就是找一些硬件提供商接进来,建生态,却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做保障,很容易出问题。


品茗股份扎根建筑施工行业20余年,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深耕建筑信息化领域,这种积淀会让人形成一种本能反应,能够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知道客户要什么,并且会坚持做“接地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把产品用起来,并且用得顺手、用得方便。


另一方面,品茗股份始终秉承造价、施工全业务链条发展,坚持“研发—生产—安装—交付”一体化,可以极大程度帮助客户提升施工项目数字化集成水平,并保证过程中服务响应的及时性。我认为,助力建筑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就要肯下硬功夫、敢啃硬骨头,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帮助客户成功,为建筑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 /《建筑时报》 记者 / 时永庆


返回列表